简说 | 空间里的中国魂发表时间:2020-07-12 09:33 ![]() 1994年毕业于中原大学设计学系, 从事室内设计工作二十余年, 于2002年起长期工作于北京, 擅长设计酒店、高端会所、别墅、 样板间、餐厅、办公空间等。 北京侨信装饰工程设计院, 郭遐年工作室负责人、 北京东悦空间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代表会设计及工程, 北京晴翠园四合院设计, 北京奥运公园玲珑塔会所及玲珑轩设计。 2019法国双面神GPDP AWARD金奖; 2019法国双面神GPDP AWARD奖项; 年度TOP10国际影响力知名设计师奖项; 2019艾鼎国际设计大奖优秀奖; 2019艾特国际设计大奖两项优秀奖; 2019意大利A‘设计大奖银奖; 2019法国巴黎DNA设计大奖; 2018法国“INNODESIGN PRIZE”国际创新设计大奖; 2018中国国际建筑装饰及设计艺术博览会华鼎奖金奖; 2018中国国际建筑装饰及设计艺术博览会华鼎奖金奖; ![]()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在成熟化的西方设计和中国设计市场发展空白化时,他选择来到中国,他选择“东方之魂”;在茶语中, 他寻找礼的生活态度。2002年,他开始闯荡北京。对于他来说,这是人生转折的起点。世纪之初,经济快速崛起,中国空间设 计如何发展?在不同的人生交叉点,他如何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创新?不断突破,又不停坚守文化的魂。
JACK:郭老师你好,作为中国台湾设计师, 您来内地有少年? Kuo:快20年了。 JACK:其实在2002年, 中国台湾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 市场也非常成熟。 但您却在同年选择从中国台湾来到北京, 那一年是什么驱动你来这边呢? Kuo:中国台湾市场总体量比较小, 而且2002年的时候, 我们在中国台湾高端设计市场已经触顶, 所以立意寻求转型,作为设计部的经理, 我获得了一个在北京开展项目的机遇, 凭着试一试的心态前来,没想到, 这一试就将近20年。 ![]() Kuo:18年前,内地还是处于起步期, 设计风格没有形成主流, 本土设计师、客户的眼界还不够开阔, 设计市场与国际不接轨,与中国台湾有落差。 但在全球化大环境下, 内地通过不断的模仿、融合、学习, 整个设计领域配合着生活步调飞速发展, 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将内地的设计推向国际舞台。 国外的百年进程,内地用二十年迎头赶上, 比起中国台湾,内地的设计环境, 随经济环境迭代而快速进化。 Kuo:外国设计经过漫长的先进的实验, 对前卫与造型的概念阐述得很成熟, 但中国人做设计跟外国人完全不一样, 两者的文化根源不同。 中国设计更需要把握好中华文化的本源, 深挖中华文化重点,提炼中国古代的设计概念, 再融合到现代生活习惯当中。 就如古代中国没有沙发这种物件, 我们就需要将传统的概念与现代生活物件结合, 再作出表达。 Kuo:对,守着“外国”的设计没有意义, 我更愿意花时间去整理、 归纳关于中华文化的元素, 因为那就是我的根。 Kuo:对的,我在北京的一个案例, 就是一种这样的文化整理归纳。 客户曾找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去设计, 可是他(她)始终不满意, 因为他(她)希望这个设计跟北京, 这片土地是有连接和渊源的,抵挡时过境迁。 后来,我们将设计围绕北京开展。 北京历经元、明、清、新中国4个时代, 每一个时代的风格不一, 元代是游牧民族为主, 属于草原风格;元代定都北京, 现在北京还有元大都城墙遗址。 明代是一个人文气息内敛的风格。 清代又是非常华丽的, 是中国精致华丽的一个巅峰, 而现在,在新中国生活的面貌又是什么? 从五四运动起, 新中国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现代展现, 我们将四个时代的历史, 特质和人文的气色提炼在设计当中, 打造了晴翠园别墅项目。 其实设计跟历史人文是完全可以结合的, 中国有很多故事可以做出不同的风格。 Kuo:作为设计师,我不会囿于一种设计风格。 在面对一个餐饮空间设计案例时, 我的设计思路与解数学题的思路无异, 要理解已知条件:品牌文化,空间类型, 目标客群,客群年龄段,客群消费力, 对应喜好的艺术风格等等, 再综合分析出合适发展模式。 设计会根据这个模式进行深挖, 分为空间展示的意识形态和空间使用功能。 意识形态是指根据不同类别客群释放的信号, 创造符合客群就餐的理想空间; 使用功能是指空间的客位利用率、桌数、 坪数比、产出比等一些刚性需求, 在这两个方面上我们希望做到最好, 加上餐饮这种空间更迭快, 我们的设计必须捕捉目标客群的心理, 融入新的观点。 例如我们在北京设计的一家烧烤餐厅, 它符合现今年轻消费群的消费心态, 就成为了北京一个网红打卡餐厅。 Kuo:对于材料,我希望它是有“表情”的。 譬如用木质材料时候, 我们会详细地控制它的颜色,它的纹理, 它纹理的走向,它的粗糙程度, 我们除了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判断采用与否之外, 还会做大量的实验, 用不同的材料与之作对比, 找出材料本身的特点, 利用这些特点的搭配去做设计, 当然,这个选择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需要慢慢地沉淀。 ![]() Kuo:品茶本质就是静心, 抛弃琐事,沉静下来。 现代设计要求太快了, 思考起来会不够清晰。 所以设计也需要沉静, 需要抛弃浮躁,安心专注。 品茶也是修身养性, 当思考不清晰时, 在品茶时或会灵光一现。
JACK:所以说你还是比较喜欢 Kuo:是的。实际上, 我品茶的资历还是较浅,我喜欢茶, 是因为品茶时能抛开世俗的繁杂与干扰, 锻炼精气神,茶艺是一种纯粹的东西。 Kuo:近年中国也一直在复兴中华茶文化, 但多数发展停留在形式上,无法突破。 事实上日本学习中国唐朝的茶文化高度就非常好, 茶道在日本能成为一种精神, 也是日本人通过唐朝时期的茶艺文化, 结合本土文化之后,从“艺”悟出了“道”, 古代日本一位深谙茶道的茶匠千利休, 更成为织田信长的茶头, 所以茶道精神在日本历史里认知度才会如此高。 他作为日本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 当年他与丰臣秀吉把很多唐宋时期的瓷器、 茶文化都引入了日本, 他对日本茶文化有很深的影响…… Kuo:对的,所以中国人想要找寻唐朝的文化, 反而要向日本学习,因为中华文化, 现在还属于一个不断变化跟融合的状况, 日本则是专注学习了中国盛唐时期的文化, 加上日本文化变量小, 他们认为这是优秀的,就会一直坚守。 所以我认为中国人更需要坚持做属于中国人的设计, 在中西文化结合交融的大环境内, 要更坚定地发掘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点。 ![]() JACK:我在您的作品看到的素雅与禅静, Kuo:这两年我还是会愿意参加的原因, 也是希望鼓励更多的“创新”, 不只是我们需要看世界, 也需要世界看到我们的文化, 我们中国设计师是有不同的想法跟实力, 来让外国的设计师了解。 也会对设计层面反思自己的不足, 能更综合地思考问题! 先后毕业于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及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 广告从业二十载,一直从事创意、艺术、策展、运营工作。 曾工作于GIMC、ADK、WPP国际4A广告公司, 服务过汽车、通信、快消品、运动品牌等全球五百强企业。 现为广州正典广告公司副总经理及执行创意总监、 法国innodesign prize国际创新设计大赛评审团成员、 CID迪拜国际室内设计大赛副秘书长、 中国设计师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员、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深圳插画师协会会员。 - END - |